【mima圖解筆記-01】從「愛」出發

EnzoHung2017-07-28mima親子教養筆記,mima圖解筆記-連載

 

「媽媽你愛我嗎?」「媽媽你有多愛我?」「妳比較愛我還是愛弟弟?」「你比較愛我還是喜歡我??」以上…是mima家的哥哥會鬼打牆似的不停重複問的問題(是因為天蠍座缺乏安全感嗎?)

父母愛孩子是天性,我們天生愛孩子,卻不代表孩子天生就相信父母愛他!!相反的,因為父母的愛對孩子而言太重要了,孩子從出生開始,就不停的在觀察、試探、想要確認父母的愛,「愛我!?」、「不愛我!?」、「好像比較愛弟弟?」、「考試考得好才愛我?」、「我不乖所以不愛我??」。這些問題在小小腦袋裡打轉著,我們需要給他們肯定的答案!!而且這答案不能隨便給,必須是發自內心且正向的。

「給愛」的重要觀念

1. 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,而且是無條件的愛他

在孩子願意聽我們說愛的時候,千萬不要害羞或吝嗇,用言語、用行動大聲把愛說出來。mima這邊說的「愛」是很單純表達出「沒有任何理由,我就是愛你」這種親子間無條件的愛,而不是任何因為父母愛孩子而衍生的要求,例如「OOO…是因為我愛你」,「我是為你好,所以XXX…」。父母無條件的愛,會讓孩子越來越肯定自己,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。

2. 願意調整自己,去接納、尊重、信任孩子

要父母「調整自己」其實是一個艱辛的歷程。我們必須願意放下過去的成見和負面經驗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同理他,進入他的世界,尊重他在想什麼? 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? 慢下來,好好跟孩子說話,在他醒著的時候也覺得他像天使,然後發自內心的讚美他、說愛他信任孩子,照他的想法去完成一件事,獲得成就感,變得更有自信。

3. 付出時間陪伴,付出耐心堅守原則,避免溺愛。

「陪伴」是「愛」的具體表現,愛他就該甘願多花一些時間在他身上。但陪伴的時間可不會都是美好的畫面,愈多互動就愈多磨擦的機會,愈多的愛也怕讓孩子得寸進尺,所以在給予愛和陪伴同時,我們需要設定「原則」,並用溫柔而堅定的「耐心」去引導孩子認清界線。

不同時期「給愛」的Do and Don’t

0~3歲

這時期需要滿滿的愛來建立安全感,所以要很「用力地」跟孩子表達愛,在健康條件許可的狀況,可以大量的擁抱、親吻,用各種語法跟孩子說出愛,例如「好愛你」、「怎麼會這麼愛你」、「猜猜我有多愛你」…。睡前儀式也非常適合拿來說愛,mima會固定唱幾首歌,抱抱,Kiss goodnight,用滿滿的愛作孩子一天的Ending。

不孤立、不比較、不要求成果。這個時期,不要為了「養成獨立」將孩子丟在旁邊哭泣不理會;或為了讓孩子知道「哭也沒用」,放他在暗暗的房間裡哭到睡著。不要因為跟別人比較,給孩子壓力,或要求你對他的付出能得到立即的回報;孩子只要有任何小小的突破時,都可以給他溫暖的讚美和鼓勵。

孩子的一切都是一點一滴累積,這個時期給孩子的正向能量,會跟隨他一輩子。

4~12歲

這個時期孩子漸漸長大,會慢慢脫離對父母的依賴,父母雖然一樣是給孩子滿滿的愛,但表現的方式會隨著年齡而改變。mima家的哥哥7歲,弟弟6歲,從小就習慣聽媽媽說愛,到現在還是很愛聽,也會對媽媽說愛。哥哥覺得彆扭不太喜歡親親,弟弟就像一隻拉不拉多,親得我一臉口水。但兩個孩子睡前一定會賴在媽媽身上抱抱,有時候也會討摸背和挖耳朵。每個家庭都會有親子間獨特的說愛方式,這會是孩子長大後深藏心中最溫暖的力量。

這個時期的孩子對「愛」有很多的疑問,可以跟他們探討什麼是愛?當他們問「你愛我嗎?」mima都毫不遲疑的回答「當然愛,你是我生的」。有時可以自問自答,問出孩子沒有問出口的問題,例如「昨天馬麻對你發脾氣,你是不是以為我不愛你?」然後跟他聊聊「愛」和「管教」之間的關聯。

讚美也是一種愛的語言喔!!這時期的讚美要比較小心,記得要「讚美過程而非結果」,孩子非常在意父母有沒有看到他的表現,mima家的哥哥小一學跳繩,剛開始手腳都不知該放哪,經過不斷練習,才完成學校指定的次數。mima除了說「超棒的!」,還會接著跟他「你努力的練習,終於克服了」然後拿剛剛拍的影片,讓他看自己的努力帶來了什麼改變。要讓孩子知道努力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,而且父母有用心在看,不是敷衍的讚美!!

不要太急、不要過度插手、不要放棄管教;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、國小,我們很容易因為覺得孩子「長大了」,而要求孩子符合「我們的期望」,其實孩子也還在努力探索這個世界,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慢下腳步,觀察孩子的需要,看看他們會用什麼方式來解決問題,不過度限制或立即插手,讓孩子學習獨立,但這不代表要放棄管教喔!!這個時期的「原則」是最多的,每個原則都要讓孩子理解認同,然後堅定的執行。

13~18歲

孩子真的長大囉!!要再親親可能真的比較為難,但可以摸摸孩子的頭、拍拍他的肩膀,表達「我懂」、「我支持你」的心情,「擁抱」當然孩是最能傳達溫度的方式,但不要在讓孩子會感到尷尬的時間地點這麼做。這時候「朋友比父母」重要是很正常的。所以我們可以開始練習「作孩子的朋友」,當個他有煩惱或困擾時願意聊天的對象。

不要不信任、不要太多評論、不要太擔心,這三個「不」其實是同一件事,就是要相信孩子已經長大了,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父母要傾聽,然後給予正向的建議而不是犀利的否定和評論,要克服自己「放不下」和「擔心」的情緒,不要讓我們愛成為孩子的負擔,讓他放心去飛。

https://issue.fonlego.com.tw/issues/27478 " "